close
2005年5月27日,台北城市舞台,帶著懷疑的心情,我觀賞了綠光劇團的「女人要愛不要懂」。
整齣戲的主題大概就是環繞著女人自我價值以及兩性相處的探討。著墨甚多的是愛情,兩個世代三位女性,生活環境與背景造就出完全不同的價值觀,一個傳統思維、一個遊戲愛情、一個敢愛敢恨(這三大類型大概可以概括至少80%的女性吧),都有各自所要面對的衝突。雖是以探討愛情為主,但穿插不少親情與友情的片段。整個戲的內容平鋪直敘,也沒什麼太深奧的寓意(也很可能是我看不出來),這種小品對於像我這樣的劇場菜鳥其實是很適合的。我特別喜歡的一幕是後半場素芳與阿桃的一段對話。
阿桃:「一個人到老了,一定要有三老,妳知道嗎?」
素芳:「福、祿、壽啊。」
阿桃(破涕為笑):「拜託,是老伴、老本和老友啦!」。
素芳:「但是妳笑了!」
一句短短的〝但是妳笑了〞,卻使我感受到綿延不絕的溫暖,這是數十年友情所培養出來的關懷、默契,彌足珍貴!另外感覺劇情的銜接有點小問題,應該是說進展太快了,所以有些氛圍或描述角色心情的變化是很突然的,不知道這是否就是所謂的劇情結構鬆散。劇名雖然叫「女人要愛不要懂」,但我卻覺得要表達的意思剛好相反(不知是刻意顛倒還是我誤解了劇情的真正內容)。這是一種渴望,也是一種期許,要正視自己的感受,懂得自己,也期望自己的伴侶,親人能夠對自己有所了解。這大約就是全戲的主旨吧。
郎祖筠的表演實力評價頗高,耳聞已久但始終無緣一見,到今日總算得償所願。或許是早有預期心理,對於郎祖筠爐火純青的演技並沒有太大的震驚,只是默默的接受著她帶給我的情緒,把一個在傳統道德束縛下的女性心理毫無保留的展現在我面前。此外,就如她在節目單所寫的一樣,開場前我確實也在猜想到底郎祖筠的歌唱實力如何(畢竟從來沒聽過嘛!)。開頭幾場戲沒有她的演唱,因此我的期待與懷疑之情也持續加深。直到「出軌」的歌聲一出,讓我有如釋重負之感。雖然不能說是多美妙的歌聲,但沉穩的力道融入了溫柔的情感,確實是再適合她不過了。整場戲最大的遺憾應該是王柏森的因病缺席了。雖然頂替王柏森的宗翔表現的也中規中矩,但畢竟王柏森的演技和歌聲是受到所有人肯定,欣賞他的表演是一種享受,也是這場戲的賣點吧(好吧我承認如果沒有王柏森,觀賞這齣戲的priority會下降不少)。整體來說演員的表現都還不錯吧,不過大頭妹(陳祐薇)有點可愛過頭了,跟她的身高似乎有點不搭。其實劇中的歌曲並不是每首都那麼琅琅上口的,很多的曲子甚至讓我覺得有點突兀、不協調,心裡難免有些嘀咕是否是演員歌唱功力的問題。節目單中有提到,劇中曲調大多使用輕音樂劇「風流寡婦」裡面的曲子,音程走向確實有點怪異,因為我不懂歌劇,所以我想是我沒能力品味這些歌曲吧。不過,這種歌曲要讓不是以歌唱為專業的演員們來呈現,確實難度比較高一點,所以就算有些瑕疵,也在可接受的範圍內吧。
主題曲(我覺得應該是)的詞是泰戈爾漂鳥集的片段。對於泰戈爾,我是全然陌生的。只有之前看人在爭論”The most painful distance”到底是不是他寫的時,有稍微注意一下,但事後也證明這並不是他的作品。
Woman, with the grace of your fingers you touches my things and order came out like music.
Woman, thou hast encircle the world heart’s with the depth of thy tears as the sea has the earth.
女人啊,你以纖細玉指隨意撥弄一下,
我的一切都變得井然有序了,美得像一首樂曲。
女人啊,你似海深的淚水,
環抱著世界的心,一如海洋環抱著大地。
特地上網瀏覽了一下全文,對原文(英文)並沒有太大的感覺,不過對照著看中譯後(如果每個句子都能恰如其分的表達出泰戈爾的原意),我被不少句子深深吸引,那是種獨特且發人醒思的美,尤其是對於情感與思緒的比喻,頗值得玩味。有時間真該好好研讀一番,拓展自己狹窄的眼界。另外除了譯者的功力令人讚賞外,也讓我驗證了中文果然是最美的語言。當然這很可能僅只是我對英文的不熟悉以及學識淺薄而已,不過能熱愛和欣賞自己的文字語言,總是好事吧。
看過在ptt上有人發表的感想,對這戲的評價非常之不好,因此已經有了心理準備可能會看到一齣不甚精采的戲。不過出乎意料之外,並沒有太令我失望,或許是心理建設做得足夠,也或許是經過前幾場的演出後,有確實改進缺失吧。對我來說這是一次愉快的看戲經驗。我想,應該沒有能完全滿足所有人的戲吧,只要它曾經啟發過你的心靈,觸動過你的思緒,即使只是稍稍微的,那就不枉它曾經存在的價值了。
**以上純屬個人心得,每人觀戲的角度和想法皆不同,請不要太認真看待**
整齣戲的主題大概就是環繞著女人自我價值以及兩性相處的探討。著墨甚多的是愛情,兩個世代三位女性,生活環境與背景造就出完全不同的價值觀,一個傳統思維、一個遊戲愛情、一個敢愛敢恨(這三大類型大概可以概括至少80%的女性吧),都有各自所要面對的衝突。雖是以探討愛情為主,但穿插不少親情與友情的片段。整個戲的內容平鋪直敘,也沒什麼太深奧的寓意(也很可能是我看不出來),這種小品對於像我這樣的劇場菜鳥其實是很適合的。我特別喜歡的一幕是後半場素芳與阿桃的一段對話。
阿桃:「一個人到老了,一定要有三老,妳知道嗎?」
素芳:「福、祿、壽啊。」
阿桃(破涕為笑):「拜託,是老伴、老本和老友啦!」。
素芳:「但是妳笑了!」
一句短短的〝但是妳笑了〞,卻使我感受到綿延不絕的溫暖,這是數十年友情所培養出來的關懷、默契,彌足珍貴!另外感覺劇情的銜接有點小問題,應該是說進展太快了,所以有些氛圍或描述角色心情的變化是很突然的,不知道這是否就是所謂的劇情結構鬆散。劇名雖然叫「女人要愛不要懂」,但我卻覺得要表達的意思剛好相反(不知是刻意顛倒還是我誤解了劇情的真正內容)。這是一種渴望,也是一種期許,要正視自己的感受,懂得自己,也期望自己的伴侶,親人能夠對自己有所了解。這大約就是全戲的主旨吧。
郎祖筠的表演實力評價頗高,耳聞已久但始終無緣一見,到今日總算得償所願。或許是早有預期心理,對於郎祖筠爐火純青的演技並沒有太大的震驚,只是默默的接受著她帶給我的情緒,把一個在傳統道德束縛下的女性心理毫無保留的展現在我面前。此外,就如她在節目單所寫的一樣,開場前我確實也在猜想到底郎祖筠的歌唱實力如何(畢竟從來沒聽過嘛!)。開頭幾場戲沒有她的演唱,因此我的期待與懷疑之情也持續加深。直到「出軌」的歌聲一出,讓我有如釋重負之感。雖然不能說是多美妙的歌聲,但沉穩的力道融入了溫柔的情感,確實是再適合她不過了。整場戲最大的遺憾應該是王柏森的因病缺席了。雖然頂替王柏森的宗翔表現的也中規中矩,但畢竟王柏森的演技和歌聲是受到所有人肯定,欣賞他的表演是一種享受,也是這場戲的賣點吧(好吧我承認如果沒有王柏森,觀賞這齣戲的priority會下降不少)。整體來說演員的表現都還不錯吧,不過大頭妹(陳祐薇)有點可愛過頭了,跟她的身高似乎有點不搭。其實劇中的歌曲並不是每首都那麼琅琅上口的,很多的曲子甚至讓我覺得有點突兀、不協調,心裡難免有些嘀咕是否是演員歌唱功力的問題。節目單中有提到,劇中曲調大多使用輕音樂劇「風流寡婦」裡面的曲子,音程走向確實有點怪異,因為我不懂歌劇,所以我想是我沒能力品味這些歌曲吧。不過,這種歌曲要讓不是以歌唱為專業的演員們來呈現,確實難度比較高一點,所以就算有些瑕疵,也在可接受的範圍內吧。
主題曲(我覺得應該是)的詞是泰戈爾漂鳥集的片段。對於泰戈爾,我是全然陌生的。只有之前看人在爭論”The most painful distance”到底是不是他寫的時,有稍微注意一下,但事後也證明這並不是他的作品。
Woman, with the grace of your fingers you touches my things and order came out like music.
Woman, thou hast encircle the world heart’s with the depth of thy tears as the sea has the earth.
女人啊,你以纖細玉指隨意撥弄一下,
我的一切都變得井然有序了,美得像一首樂曲。
女人啊,你似海深的淚水,
環抱著世界的心,一如海洋環抱著大地。
特地上網瀏覽了一下全文,對原文(英文)並沒有太大的感覺,不過對照著看中譯後(如果每個句子都能恰如其分的表達出泰戈爾的原意),我被不少句子深深吸引,那是種獨特且發人醒思的美,尤其是對於情感與思緒的比喻,頗值得玩味。有時間真該好好研讀一番,拓展自己狹窄的眼界。另外除了譯者的功力令人讚賞外,也讓我驗證了中文果然是最美的語言。當然這很可能僅只是我對英文的不熟悉以及學識淺薄而已,不過能熱愛和欣賞自己的文字語言,總是好事吧。
看過在ptt上有人發表的感想,對這戲的評價非常之不好,因此已經有了心理準備可能會看到一齣不甚精采的戲。不過出乎意料之外,並沒有太令我失望,或許是心理建設做得足夠,也或許是經過前幾場的演出後,有確實改進缺失吧。對我來說這是一次愉快的看戲經驗。我想,應該沒有能完全滿足所有人的戲吧,只要它曾經啟發過你的心靈,觸動過你的思緒,即使只是稍稍微的,那就不枉它曾經存在的價值了。
**以上純屬個人心得,每人觀戲的角度和想法皆不同,請不要太認真看待**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